关于将维生素D检测纳入我省中老年人年度体检项目的建议
作者: 张美华 | 发稿时间:2025-04-03 14:39:27

维生素D(vitamin D, VD)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激素,不仅参与钙磷代谢、维护骨骼健康,还具有调节免疫、保护心血管、抑制肿瘤生长等多重生理功能VD受体VDR)属于核内类固醇/甲状腺激素受体超基因家族成员,几乎遍布所有细胞的细胞核。VDR遍布于心、脑、肝脏、肾脏、骨、泌尿生殖器、甲状旁腺,以及各种免疫细胞中,VD缺乏与癌症、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全球范围内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我国北方地区尤为严重。我省大部分地区处北纬45°以北,日照时间短,紫外线B(UVB)辐射强度显著低于南方,导致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大幅下降。此外,居民饮食结构中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蛋黄)摄入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

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地区成年人维生素D缺乏率高达60%-80%。比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哈尔滨市50岁以上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率为72.3%,其中严重缺乏占31.5%。维生素D缺乏与骨质疏松、肌少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感染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已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危险因素。

虽然维生素D缺乏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长期缺乏可导致不可逆的骨骼损伤(如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单次治疗费用高达3-5万元)和慢性疾病,增加了医保基金和患者的负担。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使老年人跌倒风险降低19%、骨折风险降低15%。如果通过早期筛查,可针对性地补充维生素D有效防止老年人跌倒造成骨折及其他疾病风险,有效降低医疗负担。

为此建议:

维生素D检测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北京市2020年试点“老年人维生素D筛查计划”后,目标人群筛查覆盖率从12%提升至58%,相关骨折发生率下降8%。建议学习北京市做法,由省卫健委牵头,修订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关注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将维生素D检测纳入机关、企事业单位40岁以上人群年度体检必查项目。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组织员工参加“维生素D筛查”。2023年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将“维生素D缺乏症”列为需重点监控的慢性病,推动部分地区探索检测费用报销,我省也应研究对于低收入群体提供检测补贴,探索医保部分报销机制(如按比例覆盖检测费用),逐步实现适龄人口“维生素D筛查”全覆盖。

二、建立完善分级诊疗与健康管理路径

为实现适龄人口维生素D筛查”全覆盖的目标,按照“分层负责、各尽其责”原则,要做好三个层级的工作。社区层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快速检测设备,负责日常检测筛查工作,重点关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群体对筛查异常者转诊至上级医院。医院层面:三甲以上医院设立“骨质疏松与维生素D管理门诊”,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补充方案数字化管理:依托“健康黑龙江”平台,建立维生素D健康档案,推送个性化干预建议。

三、加强公众科普与医务人员培训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维生素D在人体健康中重要作用了解的还不够多,这也影响了维生素D筛查”全覆盖的工作进程。要着重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大对公众宣传教育力度,通过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融媒体宣传维生素D与慢性病的关系,提高人民群众对补充维生素D重要性的认识,倡导“冬季补充、适度日晒、膳食优化”理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将维生素D代谢知识纳入基层医生继续教育课程,提高诊疗规范性和能力水平

四、加大维生素D筛查”全覆盖进力度

据测算,维生素D筛查全覆盖后,每100万40岁以上人口每年减少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直接医疗支出约1.2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应加强领导、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建议由省卫健委牵头成立工作推进小组,统筹协调,制定政策。各地市卫健委按照属地原则分头推进落实。各地市要开展行政区域内人口维生素D水平普查,逐步建立全省动态数据库。在做好全面筛查的同时,还要加大科研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研究维生素D与本地高发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道感染)的关联性,寻求最佳诊疗办法,做到既防又治,双管齐下,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