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一个攻坚战,完成这一任务,需要社会各方面真心帮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扶贫机制和扶贫方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指明了消除贫困的主要方向,即生态保护、教育、社会保护和工业发展,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省委书记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进一步完善思路、找准定位,突出问题导向、强化举措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省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非常艰巨,情况复杂,因此需要发动社会更多的力量,特别是科技力量,高校专家教授,应义不容辞的作为科技扶贫先锋,把科技技术、优良种源、文化教育送到村屯百姓之中,帮助他们树立脱贫的信心,引导内生的动力,培养造血功能。因为要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可持续,必须引导贫困人群自立脱贫的内生动力,培养脱贫的能力与信心。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调动社会更广泛的科技力量,特别是高校的科技力量,使他们增加使命感,引导和发动有责任心的专家,特别是党员教师要担当起这个艰巨的社会责任。
2、科技扶贫人员的工作作风要精准,要充分深入基层调研,把问题找准、把原因找深、把思路找对、把措施找实,提高扶贫脱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3、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可持续,必须引导贫困人群自立脱贫的内生动力,通过科技技术及文化培训拓宽农户的脱贫思路,提高技能,从而培养和提高脱贫的自信心。
4、对于到贫困县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及科技创业的大学生、科技人员,政府应给与更多的政策及创业基金支持,从而改造贫困县的环境建设,带动就业。
5、科技、文化和智力扶贫。通过高校教师循环支教,切实帮助解决好村里适龄少年儿童的上学困难问题,帮助村民学习掌握科学本领,根本上解决导致贫困的根源。
6、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扶持,对贫困人群进行分类指导,老弱病疾的要通过社会福利和医疗给与确实可行的帮扶。懒惰不思改变现状的人先扶志,做更多的心理引导和可行的帮扶。
7、有资源优势的要引进科学技术走开发式扶贫之路,努力培育村庄自身的“造血功能”,在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找到符合本村实际的可持续发展项目,让村民能持续增收获益,杜绝以破坏生态来谋求暂时的发展。
8、有脱贫愿望而能力不足的要加强文化及技能培训,增强创业及就业本领,在模式上帮助策划,技术层面可复制,市场需求可持续。同时要树立自立脱贫的榜样,培育领头脱贫的典型户,力求各村各户形成良好的自立脱贫为荣的氛围。
以上建议通过广泛调动高校及社会科技力量,通过科技、文化扶贫,对引导贫困人群内生动力及造血能力,提高精准扶贫可持续性是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