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铁力市政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关于“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积极探索政协一线协商工作机制,创新搭建“协骊”联合体基层协商平台,助力破解基层民生难题,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铁力经验和模式。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牢一线协商的正确方向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铁力市委坚持把推进基层协商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精心部署、一体推进。市委常委会议认真学习中央、省委有关会议精神,专题研究部署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具体措施,讨论通过“协骊”联合体工作方案,进一步形成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合力。
二是加强工作指导。市政协党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基层协商工作,坚定把推进“协骊”联合体建设作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成立联合体工作指导组,负责对联合体阵地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活动组织、保障措施等进行全过程现场指导和统筹推进。同时,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组织各委员工作室和“协骊”议事厅成员共14人赴牡丹江市宁安市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交流学习进一步总结经验,提升协商议政工作水平。
三是实行试点引路。2022年7月,一场 “关注低龄老年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协商会议在民主党派议事厅召开,这次协商不仅为实施低龄老年人职业技能培训找准了定位和方法,也为全面推进全市基层协商工作提供了经验。民主党派议事厅作为试点,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协商活动,我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集中观摩学习。从收集议题、调查研究、党组织审批、协商方案的会前充分准备,到集体议事的核心环节,再到督促落实、各方监督和及时公示的会后保障,使全体参与委员明晰了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为各联合体及其他协商议事机构开展协商活动提供了遵循。
二、完善协同机制,强化一线协商保障力度
一是创新多元组合模式。认真研究提炼我市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乡贤组织、人民调解室等原有基层议事特色做法,将其融入到政协一线协商工作中,打造富有铁力特色的协商品牌,通过实行乡镇委员工作室、乡镇网格化服务中心、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乡镇乡贤联谊会组建联合体方式,整合各方力量,搭建起“协骊”联合体协商议事平台,在联合体内成立党支部,作为联合体的工作机构,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由党支部书记作为召集人负责联合体工作。同时在各村(社区)建立委员工作站、建成民生议事堂、议事长廊、政协委员个人工作室、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在各界别建立民主党派、医共体、职业教育、经开区、商业大厦“协骊”议事厅,通过打造“四位一体”的工作平台,引领全市基层一线协商工作。
二是构建多维管理模式。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明确联合体内实行“专职+兼职+轮值”管理模式,即:“乡镇网格员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专职制,乡镇人民调解员和乡贤兼职制,政协委员轮值制”。其中,专职人员在履行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每月将工作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提交联合体党支部汇总。兼职人员要配合专职和轮值人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建言献策及调查研究等工作。轮值人员则通过每月10日到委员工作室值守,开展接访、恳谈、视察等工作,配合联合体党支部做好协商议题的筛选和协商议事工作。
三是建立多样运行模式。联合体实行“三三工作法”运行模式,即:明确“定点运行、定期工作、定责履职”三项任务,建立“工作例会、协商会议和任务清单”三项制度。在三项制度里,要求双月召开一次例会,部署工作任务。每季度召开一次协商会议,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协商。同时,对联合体的各项工作任务实行台账式管理,逐项制发任务清单,明确任务内容、责任部门、完成时限等事项,跟踪推进,办结销号,通过规范的管理,为联合体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四是确立作用保障模式。以市委名义下发《关于为政协委员履职尽责创造良好环境的通知》,明确政协委员所在单位要支持和保障委员参加协商活动,各单位要为委员在履职时间、履职补助、提升履职能力上提供全方位保障。
三、坚持规范运作,保障一线协商科学有序
围绕“谁来协商”“协商什么”“怎么协商”“协商结果如何实施”等关键问题,铁力市政协研究制定“协骊”联合体协商工作规范,进一步提高协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一是建好协商平台。统一制作“协骊”联合体标识、协商议事流程、协商议事规范等,确定联合体办公地点;统一打造了“协骊”议事厅、民生议事堂、议事长廊、政协委员个人工作室、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等协商议事平台,实现了“五有”,即:有阵地、有标识、有机构、有制度、有活动。
二是确定协商主体。明确联合体协商议事主体“1+3+X”组建规则,除“X”为议题相关利益方代表外,“1”为党组织负责人作为活动召集人,“3”包含伊春市、铁力市政协委员;市相关部门负责人;所在村、社区负责人等3个方面的代表作为协商议事会固定成员,参加协商活动。
三是精选协商议题。“协骊“联合体及其他协商议事机构始终坚持人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衡量标准,围绕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制定调整、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和实际困难等做好议题提出、筛选。比如:工农乡“协骊”联合体在基层调研中发现北星村手机信号不通畅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制约乡村旅游发展。所以把此问题列为协商议题,在乡党委的审核批准后,联合体邀请移动公司铁力分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测试,现场调研,召开协商会议,提出切实可行办法,由移动公司投入设备10万余元,开通北星村民宿基站,使这一关系全体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四是推动协商结果实施。及时反馈协商结果,对协商达成共识的议题及实施情况及时向议题提出人反馈。比如:由于疫情原因,导致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单一,王场乡建设村村民提出的了“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王杨乡协骊联合体组织了专题协商,得到文联、群众艺术馆等部门快速响应,两天时间就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村民身边,并将常态化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列入全年工作重点,协商结果及实施获得村民高度认可。
四、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一线协商落地见效
一是在凝聚共识上求实效。联合体开展工作时,各成员单位都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意见和建议。围绕群众需求,开展政策宣传及各类团结联谊活动凝聚共识。比如:联合体内各成员单位举办“筑牢防诈墙、守护钱袋子”反诈骗宣传、深入基层开展健康义诊、组织科普进社区知识竞赛、送政策送文化下乡等各类活动20余场次,发挥了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重要渠道的作用。
二是在联系群众上求实效。为打通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铁力市政协通过开展一线协商活动,把政协触角向基层进一步延伸,将全部委员分配到各委员工作室和议事厅中,深入开展调研研究,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参与和指导基层协商议事,紧紧围绕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村屯环境等事项进行协商与建言,协助解决群众难心事,详细解答了“村民对农村水利费收费标准”的疑惑,助推建国村三组农田路维修问题快速解决,在联系群众的具体实践中体现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三是在提升能力上求实效。坚持将创新一线协商工作机制作为破解“两个薄弱”问题、加强委员队伍自身建设的“练兵场”和各专委会、委员活动比学赶超的大舞台,通过开展各类协商活动,促使委员坚持学习在先,从而提升政治把握能力;坚持先调研后建言,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坚持面对面与群众沟通,提升联系群众能力;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团结联谊,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增强合作共事能力。
创新一线协商工作机制,是铁力市政协在能力作风建设年中为群众办实事的责任担当。市政协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准短板,补齐不足,将“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更好的落实到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