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闻
迟子建委员:建立“抗战十四年”历史纪念馆,让这段历史更加具体化和感性化
来源:黑龙江日报 | 日期:2022-03-13 | 浏览次数:


2017年,“十四年抗战”概念进入中小学教材。这一提法,由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抗联老战士李敏提出,马国良等多位住黑龙江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经过多年努力,最终被国家层面采纳。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迟子建也带来了与此有关的提案,建议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重要历史节点,建立“抗战十四年”历史纪念馆。

为了这件提案,迟子建在黑龙江省政协分管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的这几年,常和专委会的同事下基层调研,也编辑《资政文史》专刊。不管她走到哪个地区和市县,都绕不开抗联这个话题。

迟子建认为,“目前,对‘十四年抗战’的社会宣传力度还不够,认知度也不很高。东北抗联十四年的历史是非常丰富的,那段岁月的历史状态和社会状态,包括政治、军事、工商业、教育、文化、民俗等等各个层面,都有可挖掘和展示的空间,这能使抗战十四年的历史更加具体化和感性化。”

的确,翻开东北抗联十四年浴血奋战的历史,总能让人热泪盈眶。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响彻在白山黑水之间,而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作家,不可能不相遇这样的故事,迟子建的《伪满洲国》《炖马靴》等不少作品,都与东北抗联有关。

“十四年抗战”历史纪念馆,若能够落户黑龙江,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个人情感上,都是我最想看到的。”迟子建建议,建立“抗战十四年”历史纪念馆之黑龙江、吉林、辽宁馆,结合三省抗战各自的路线图,各展优势,并实现三馆数字联网,资源共享,呈现十四年抗战全貌,也可为历史研究者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参照。